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的特色疗法,《素问•四气调神大论》中讲道:“夫四时阴阳者,万物之根本也,所以圣人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以从其根。”明末清初,张璐的《张氏医通》白芥子涂法中提到,将古代天灸疗法与三伏天治疗相结合,夏季人们的肺脏气血通畅时,药物容易深达脏腑,是治疗、调整肺脏疾患的最佳时机。
医圣孙思邈提出,“上医治未病之病,中医治将病之病,下医治已病之病。
针对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、风湿关节炎等疾病,其发病根源是寒伤阳气、病邪伏留。
针对此类顽疾,夏至后三伏天期间,通过中医传统方法(饮服汤剂,穴位贴敷,针刺拔罐)振奋阳气、驱除邪气,可有效减少疾病在秋冬季的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,乃至不再发病。
1. 胃肠疾病:慢性胃炎、慢性结肠炎(证属脾胃虚寒者);
2. 肺系疾病:体虚感冒、支气管哮喘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慢性咳嗽、变应性鼻炎、反复呼吸道感染;
3. 心脑疾病:冠心病、脑血管病(证属寒凝经脉者);
4. 妇科疾病:月经病(如月经不调、痛经 证属寒凝胞宫者)。
敷贴禁忌症
1. 贴敷期间禁食生冷、海鲜、辛辣刺激食物;
2. 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;
3. 对胶布过敏者,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;
4. 小儿皮肤娇嫩,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,贴敷时间也不宜太长。
1. 局部皮肤潮红、轻微红肿、小水泡、微痒、烧灼感、色素沉着等情况,均为药物的正常刺激作用,不需特殊处理。
2. 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爽,不要搓、抓局部,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,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。